本文转载自杨博士说心理(ID:ancareyang)
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:
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,对自己特别不满意,还总是习惯性自责。
你表面上是一个能量很高的人,但却总是因为一些事情难过。
你也容易内耗,偶尔也会有忧郁的情绪。
如果你有这样的情况,你可以读一读心理学家罗伯特·戴博德的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,来疗愈自我。
这本书中,有四句话很重要,读懂后,会让你非常通透,在这里分享给你。
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 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
第一句就是:
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。
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,每一个人的价值观和认知也是不同的。
这就注定了,没有谁会被所有人喜欢。有人喜欢你,那么就会遇到一些人,会贬低你。
其实别人的贬低,再多也不怕。可很多时候,让我们崩溃的,不是别人的贬低,而是我们内心深处,永不停止的自我否定。
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,觉得自己很差劲,然后发起对自己的审判,无情的鞭挞自己。这在心理学上,就叫做“自我攻击”。
比如,遇事时,习惯性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。很多时候,他可能会深陷在自己“搞砸了一件事”,“都是自己的问题”,“自己能力不行”,“自己拖累别人”这样的想法漩涡中。反复地自责,反复地攻击自己,久久走不出来。
再比如,总是对自己有特别高要求,认为应该尽力做到完美,甚至是追求过度的完美。一旦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,就特别崩溃。
人往往对自己是最严厉的。当你不允许自己犯错,向自己追责的时候,生活很难好起来,你也感受不到世界的美好。
所以,你不要赋予他人伤害你的权利,也不要给自己戴上“完美”的枷锁。
你要接纳自己。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,接纳自己犯错,接纳自己偶尔做得不好。
在这个过程中,要做到对事不对人。我虽然这件事情做得不够好,但我这个人是很好的,我很喜欢我自己。我改进不好的地方,我将会更优秀。
当你这么想,恰恰你的成长是最快的。记住一句话:学会自我欣赏远比自我批判重要得多。
所谓活得真实 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
第二句就是,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。
怎么理解?喜剧大师卓别林说过的这一段话,正是最好的诠释。
他是这么说的:
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,我才认识到,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,都只是提醒我:活着,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。
今天我明白了,这叫做“真实”。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,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,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。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,做自己热爱,让心欢喜的事,用我的方式、我的韵律。
今天我明白了,这叫做“单纯”。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,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。不论是饮食和人物,还是事情和环境,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。从前我把这叫做“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”,
但今天我明白了,这是“自爱”。
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,我们要爱自己。不要将自己困在已经发生的过去里,更不要担心两小时和八公里以外的事情。
而是要活在当下。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目标是什么,希望得到什么,并且去实现。
只要你想,就去做,不要去计较成败和结果。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,那些好的、坏的,都是帮助我们成长的,是来成就我们的人生的。
你活得真实,就会有幸福感,也能找到人生的意义。
必须完成的事情 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
第三句话就是:
必须完成的事情,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。
在这个世界上,不要依赖别人替你做决定。
因为,最后承担责任的,永远是自己,所以你要对自己负责。
同时,你也不要希望有谁是救世主,能从泥潭里拉你一把,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真正的救世主的。
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,就意味着把失望留给自己。到最后,你就会越来越失望。
必须完成的事情,唯有靠你自己才能完成。
所以,你要做自己的救世主。你必须千千万万次,救自己于水火之中。
你也不要依赖于别人的经验,不要按照别人的想法而活。
因为别人的经验是远处的灯塔,唯有自己悟到的才是手电筒,指引你避开脚下的坑坑洼洼。
正如黑塞在《悉达多》中提到的观点:别人给的都是参考,自己悟到的才是答案。
因此,我们不能依靠外界给予自己庇护,而是要寻求内心的力量。
我也有一句话分享给你:向外求,求之不得;向内求,生生不息。
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 就不能真正带来改变
第四句话: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,就不能真正带来改变。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我相信家里有小孩的朋友特别有感触。
孩子做错了事,如果你只是一味的发脾气,严厉地教育他,他表面上会道歉,看似是知道错了。
其实不然,口头认错,并不是真的认识到自己错了,而只是为了尽快结束糟糕的局面。如果他不是真心认识到问题,是绝对不会改变的。
道歉只是表象,而表象下面深藏的情绪是需要发现的。
这就是告诉我们,当我们推动别人做一件事情,一定要走进别人的内心,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暴力对抗。这也是心理学上的“南风效应”。
当然,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。
什么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改变?对我们自己而言,一个人真正觉醒开悟,是他从心底渴望改变自己,并坚持不懈,这才是真正的改变。
因为这时候,他努力,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,更不是为别人做的事情,单纯是为了自己。
而这,恰恰就是内驱力的作用。
“内驱力”的概念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,指的是在和环境交互中,个体自发产生的一种具有驱动效应的自我力量。
一个人有内驱力,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和活力,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哪怕在做困难的事情,也不会觉得苦和累,也容易找到成就感。
以上就是重要的4句话,我们只有一次次剥开自己,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,用心去生活,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。